第三共和的復甦
寫這篇文章純粹是因為發現網路上沒有任何一篇關於法國的戰報,在HOI2系列中你能夠輕鬆的找到德國、蘇聯、日本、國府,甚至在本作中擁有強大戰爭潛力被視為幾乎沒有挑戰性的魔王:美國的戰報,反而是英國、法國的相關戰報卻付之闕如,即使是HOI2的英文wiki上提到的攻略也只適用於DD、DA版本,所以我決定自己寫一篇法國戰報。
版本:AOD 1.07
遊戲難度:普通。
AI侵略性:正常。
民主國家是否能夠宣戰:否。
征服地區IC(工業能力)是否全部接收:否。
開局狀況
![]()
微薄的IC與寡少的後備人力註定了這個國家無法同時負擔艦隊與陸軍。
與DD、DA不同的是AOD修改了後備人力機制,這使得法國已經無法像過去版本一樣以大量步兵師,建構巨大防禦縱深抵銷裝甲矛頭(Armoured spearhead)的衝擊力量。
雖說歷史上法國的確在人口上低於德國,但也只是勉強的接近三倍左右(1939年兩國二十至三十歲青壯男性260萬:650萬),但是本作兩國的人力則為325:1800,接近六倍的後備人力差距,且AOD的後備人力成長下降,即使是DD、DA版本動輒每日新增人力3到4的國民政府也銳減至0.75,法國在此機制下每日新增人力則下降至0.41。
考慮到一旦與德國開戰屆時將會有一段兵員傷亡慘重的時期,在AOD版本中試圖製造大量步兵、民兵師阻擋第三帝國的裝甲洪流純屬自殺行為。這個機制修改我認為是專門針對、限制法國的,因為如果不在IC、人口上限制法國,只要英國存在,法國是絕對有能力重創、擊敗德國。
整場遊戲中我們大概會訓練三十師左右的步兵師,直到征服第三帝國、東方的紅色帝國為止我們都不需要再訓練陸軍部隊。實際會操作到的陸軍部隊大抵不會超出一百二十師。如果你嫌僕從/附庸/臣從/魁儡國和盟友的軍隊素質糟糕到讓你想用頭撞豆腐自殺也可以考慮再訓練十五至二十師來使用。
第三共和的限制
![]()
法國初始基礎IC(工業能力)96,然而理論上應有100的可用IC卻因為限制器而驟降至55,這使得法國雖然被允許同時研發五項科技,但實際僅能維持一至兩個科技研發,否則將沒有多餘的IC能夠使用於部隊員額補充、裝備升級、補給用品生產。
政策調整方面,看是要選擇鷹派(降低部隊訓練時間、提高後備人力增長)還是常備軍制(提高組織度、降低升級花費。)隨個人喜好。法國或是共和政體會不定期出現政策遭到攻擊事件,事件選項都會可能增加不滿,但能夠換取增加鷹派、常備軍制。所以其實都差不多。至於內閣部長調動,一開始只需要更換總參謀長即可。
Paradox社的良心發現
![]()
法國在不需要過度調整意識形態(左、右派,民主或獨裁)就能使用一位擁有+25%人力的參謀總長,
在戰爭開始前我們需要他來儲備人力,面對即將迎來的巨大損耗。
換上讓.約瑟夫.瑪麗.加布里埃爾.德.拉特爾.德.塔西尼(Jean Joseph Marie Gabriel de Lattre de Tassigny)每日的人力成長將會提高至0.61。
法國開局的幾項準備事項。
1.基礎設施興建。
2.海軍除運輸部隊的運輸船以外一律裁撤。
3.空軍除戰術轟炸機以外裁撤。
4.將位於法屬印度支那、法屬東非吉布提(Djibouti,D不發音。)位於亞丁港附近的部隊運回本土。
5.將北非軍團指揮部、騎兵師調回本土。
6.除了增加後備人力的農業科技以外一律不研發。
7.等待西班牙內戰。
基礎設施
![]()
在AOD版本中強化基礎設施的影響,高基礎設施能夠提高該省份的IC、資源產量、部隊移動速度、部隊組織度回復速率、補給有效率。單純提及IC數值的話法國適合興建基礎設施的僅有巴黎,我則會在斯特斯拉堡(Strasbourg)、梅斯(Metz)以及比利時-法國邊境的里爾(Lille)都將基礎設施興建至200,這三地的資源產量在200基礎設施的情況下會有2.5倍左右的增幅。
裁軍
![]()
裁撤掉艦隊與截擊機,就算以法蘭西的英雄、偉人命名,無論是貞德、福煦還是黎塞留都必須裁撤,我們會用到船艦的時機只有兩個,運輸殖民地部隊至本土、挪威侵攻,其餘時候大英帝國強大的海空軍將會替我們控制海洋、肅清空域,而這份利益的代價就是以第三帝國的覆滅作為交換。
佈署
![]()
將部隊編整完畢後調動至西班牙邊境,山地省份波城(Pau)佈署四個山地師、達克斯(Dax)三個步兵師,其餘部隊駐紮於佩皮尼昂(Perpignan)。戰術轟炸機基地轉移至南法的圖盧茲(Toulouse),讓有坦克獵殺專家(提高地面攻擊/密接支援(Close Support)效率)將領指揮。
機動力較高的輕裝甲師、騎兵師置於一處,他們將在西班牙劃開一道無法縫合的傷痕,撕裂整個西班牙防線。至於放在蒙彼利埃(Mont-pellier)是因為我已經懶得從三十幾個師把他們逐一點開,麻煩死了。
法蘭西非洲留下五個步兵師即可,西非的利柏維爾(Libreville)務必留下駐軍,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避免該處勝利點遭到西班牙軍隊占領導致我方無法併吞西班牙。
北非佈署
![]()
西非佈署
![]()
輕裝甲師換上有裝甲兵指揮的將領、騎兵師換上有防禦專家的將領。
為騎兵師換上防禦專家的理由是他們會較早抵達戰線所以必須有能力支撐到後續部隊趕來。
山地師換上有特種戰專家技能的將領,法國此時有四位擁有該技能的將領(一位上將、一位中將、兩位少將。),讓他們各帶一師,之後如無意外他們將會是我們相當倚重的戰力。
將魏剛以及科爾森升為元帥並且各帶一步兵師、一指揮部,其餘部隊就讓擁有高技能值或擁有特性的將領指揮。雖然魏剛有保守派這一降低經驗值增加的負面技能,但通常上將的經驗值成長本來就低,且魏剛技能值高達三能增加7.5的戰鬥效率也算不錯,況且我們一開始就需要元帥提高部隊的指揮上限,
*技能進攻學說能夠帶來5,魏剛幾乎等於擁有1.5個進攻學說技能。
*AOD版本的好處是將領升級不會削減技能值,偏偏法國此時沒有在役的陸軍元帥。
選擇將領盡量讓少將擔任,因為他們的經驗值提升速度較快,至於技能方面:進攻學說、奇襲專家、防禦專家、後勤大師、攻堅專家,建議由左至右的順序來挑選將領,攻堅專家用處不大但是在我們對付法德邊境的齊格菲防線時還是能稍微發揮些許用處。
*有高技能值的中將也能夠讓他帶一至三個師。
將部隊的加強旅裝甲車、防空旅、工兵旅裁撤,這些加強旅在與德國交手時沒有任何作用。
等待期間先增加資金
![]()
關掉生產介面的自動控制,將所有IC使用在生活消費品上,AOD將各種外交行動費用提高,這段時間我們需要足夠資金提高與西班牙共和國的關係,盡量讓兩國關係達到150以上。確定資金足夠700左右之後就重新開啟IC使用自動控制。
眾議院選舉
法國在遊戲中會分別在1936年、1938年六月12日發生選舉事件,會有左派、右派、保持不變三個選項,除了保持不變選項扣除1不滿值/異議值,左、右派皆扣除3不滿值。
利用這事件,在1936年6月11日將國家認同由原先的【中庸世界觀】變更為【自由衛士世界觀】。由於變更國家認同會增加6不滿值,且需要等待四個月才能夠發揮效果,所以我們需要藉由選舉事件來降低不滿值,省去花費在消除不滿值的時間成本。
![]()
兩者效果比較:
自由衛士世界觀:
IC +5%
補給 +20%
盟國改變為自身政體 -5%
中庸世界觀
宣戰所需好戰性 +10%
和平時期的好戰性 每月-0.2
貨幣產量 +20%
提供貿易協定 +10%機會
法國根本不需要宣戰德國,德國就會主動求戰,其餘效果也是讓人感覺不到好處,遠不如IC+5%、補給+20%的利益,至於盟國是否改變為自身政體這根本無關緊要。
1936年選舉結果建議選擇左派,情報局長會改變為+5%IC的羅傑.薩朗格羅(Roger Salengro),由於開局主動更替會提高2不滿值,且AOD設定官員變更需要兩個月才會到職,藉由事件則僅需15天便能到任。所以不建議在開場就將薩朗格羅換上。
![]()
此時只需要等待到1936年七月西班牙內戰爆發。在這之前先退出與英國的聯盟。
![]()
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會走向兩點干涉主義,這樣雖然我們仍然無法宣戰但已經足夠與西班牙共和政府聯盟。
![]()
兩國關係夠好機率由50%以上開始。
一旦聯盟,且土地接壤西班牙共和政府會將大量軍隊派遣給我們指揮。
![]()
*在此之前千萬不要按下要求軍事控制權。
將所有被派遣給我們的西班牙共和軍隊調入我國領土,放任西班牙共和政府遭到西班牙法西斯政府吞併。
這時候這些被派遣給我方的遠征部隊就會變成我國部屬,運氣好你會把西班牙共和政府僅有的裝甲師、輕裝甲師以及大部分主力都收入麾下。
![]()
我這局拿到十九個師,其中民兵師可以裁撤,裁撤一個民兵師可以增加十後備人力算是相當大的補充。
加入聯盟進入戰爭狀態後,就可以開始研發科技,諸如工業工具、騎兵師、護航戰鬥機以及會提高戰術轟炸機組織度、士氣的學說等等。
開啟兩條戰術轟炸機生產流水線到開戰時大概有四至五個滿編空軍聯隊(16至20)就足夠了。同時在肖蒙(Chaumont)、斯特拉斯堡、米盧斯(Molhouse)三地建築十個機場。
![]()
上述三省位於黑圈框選處。
西班牙共和政府大概會在10-11月之間被西班牙法西斯政府併吞,這時候基本上法軍已經完成裝備換裝升級,可以發起進攻了。
![]()
用機動部隊包圍馬德里,步兵隨後跟上鞏固包圍圈,利用協同攻擊以及戰術轟炸機的密接支援就能輕鬆結束整場西班牙戰役,占領伊比利半島以及西屬非洲後就向英國申請加入同盟國。讓英國去佔領那些剩下來的海島即可。
![]()
因為你不是主動宣戰,好戰性相當低所以加入同盟國幾乎不可能會失敗。這樣英國也進入戰爭狀態,能夠以其完全體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
*在1939年8月30日前不要吞併西班牙法西斯政府。
寫這篇文章純粹是因為發現網路上沒有任何一篇關於法國的戰報,在HOI2系列中你能夠輕鬆的找到德國、蘇聯、日本、國府,甚至在本作中擁有強大戰爭潛力被視為幾乎沒有挑戰性的魔王:美國的戰報,反而是英國、法國的相關戰報卻付之闕如,即使是HOI2的英文wiki上提到的攻略也只適用於DD、DA版本,所以我決定自己寫一篇法國戰報。
版本:AOD 1.07
遊戲難度:普通。
AI侵略性:正常。
民主國家是否能夠宣戰:否。
征服地區IC(工業能力)是否全部接收:否。
開局狀況

微薄的IC與寡少的後備人力註定了這個國家無法同時負擔艦隊與陸軍。
與DD、DA不同的是AOD修改了後備人力機制,這使得法國已經無法像過去版本一樣以大量步兵師,建構巨大防禦縱深抵銷裝甲矛頭(Armoured spearhead)的衝擊力量。
雖說歷史上法國的確在人口上低於德國,但也只是勉強的接近三倍左右(1939年兩國二十至三十歲青壯男性260萬:650萬),但是本作兩國的人力則為325:1800,接近六倍的後備人力差距,且AOD的後備人力成長下降,即使是DD、DA版本動輒每日新增人力3到4的國民政府也銳減至0.75,法國在此機制下每日新增人力則下降至0.41。
考慮到一旦與德國開戰屆時將會有一段兵員傷亡慘重的時期,在AOD版本中試圖製造大量步兵、民兵師阻擋第三帝國的裝甲洪流純屬自殺行為。這個機制修改我認為是專門針對、限制法國的,因為如果不在IC、人口上限制法國,只要英國存在,法國是絕對有能力重創、擊敗德國。
整場遊戲中我們大概會訓練三十師左右的步兵師,直到征服第三帝國、東方的紅色帝國為止我們都不需要再訓練陸軍部隊。實際會操作到的陸軍部隊大抵不會超出一百二十師。如果你嫌僕從/附庸/臣從/魁儡國和盟友的軍隊素質糟糕到讓你想用頭撞豆腐自殺也可以考慮再訓練十五至二十師來使用。
第三共和的限制

法國初始基礎IC(工業能力)96,然而理論上應有100的可用IC卻因為限制器而驟降至55,這使得法國雖然被允許同時研發五項科技,但實際僅能維持一至兩個科技研發,否則將沒有多餘的IC能夠使用於部隊員額補充、裝備升級、補給用品生產。
政策調整方面,看是要選擇鷹派(降低部隊訓練時間、提高後備人力增長)還是常備軍制(提高組織度、降低升級花費。)隨個人喜好。法國或是共和政體會不定期出現政策遭到攻擊事件,事件選項都會可能增加不滿,但能夠換取增加鷹派、常備軍制。所以其實都差不多。至於內閣部長調動,一開始只需要更換總參謀長即可。
Paradox社的良心發現

法國在不需要過度調整意識形態(左、右派,民主或獨裁)就能使用一位擁有+25%人力的參謀總長,
在戰爭開始前我們需要他來儲備人力,面對即將迎來的巨大損耗。
換上讓.約瑟夫.瑪麗.加布里埃爾.德.拉特爾.德.塔西尼(Jean Joseph Marie Gabriel de Lattre de Tassigny)每日的人力成長將會提高至0.61。
法國開局的幾項準備事項。
1.基礎設施興建。
2.海軍除運輸部隊的運輸船以外一律裁撤。
3.空軍除戰術轟炸機以外裁撤。
4.將位於法屬印度支那、法屬東非吉布提(Djibouti,D不發音。)位於亞丁港附近的部隊運回本土。
5.將北非軍團指揮部、騎兵師調回本土。
6.除了增加後備人力的農業科技以外一律不研發。
7.等待西班牙內戰。
基礎設施

在AOD版本中強化基礎設施的影響,高基礎設施能夠提高該省份的IC、資源產量、部隊移動速度、部隊組織度回復速率、補給有效率。單純提及IC數值的話法國適合興建基礎設施的僅有巴黎,我則會在斯特斯拉堡(Strasbourg)、梅斯(Metz)以及比利時-法國邊境的里爾(Lille)都將基礎設施興建至200,這三地的資源產量在200基礎設施的情況下會有2.5倍左右的增幅。
裁軍

裁撤掉艦隊與截擊機,就算以法蘭西的英雄、偉人命名,無論是貞德、福煦還是黎塞留都必須裁撤,我們會用到船艦的時機只有兩個,運輸殖民地部隊至本土、挪威侵攻,其餘時候大英帝國強大的海空軍將會替我們控制海洋、肅清空域,而這份利益的代價就是以第三帝國的覆滅作為交換。
佈署

將部隊編整完畢後調動至西班牙邊境,山地省份波城(Pau)佈署四個山地師、達克斯(Dax)三個步兵師,其餘部隊駐紮於佩皮尼昂(Perpignan)。戰術轟炸機基地轉移至南法的圖盧茲(Toulouse),讓有坦克獵殺專家(提高地面攻擊/密接支援(Close Support)效率)將領指揮。
機動力較高的輕裝甲師、騎兵師置於一處,他們將在西班牙劃開一道無法縫合的傷痕,撕裂整個西班牙防線。至於放在蒙彼利埃(Mont-pellier)是因為我已經懶得從三十幾個師把他們逐一點開,麻煩死了。
法蘭西非洲留下五個步兵師即可,西非的利柏維爾(Libreville)務必留下駐軍,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避免該處勝利點遭到西班牙軍隊占領導致我方無法併吞西班牙。
北非佈署

西非佈署

輕裝甲師換上有裝甲兵指揮的將領、騎兵師換上有防禦專家的將領。
為騎兵師換上防禦專家的理由是他們會較早抵達戰線所以必須有能力支撐到後續部隊趕來。
山地師換上有特種戰專家技能的將領,法國此時有四位擁有該技能的將領(一位上將、一位中將、兩位少將。),讓他們各帶一師,之後如無意外他們將會是我們相當倚重的戰力。
將魏剛以及科爾森升為元帥並且各帶一步兵師、一指揮部,其餘部隊就讓擁有高技能值或擁有特性的將領指揮。雖然魏剛有保守派這一降低經驗值增加的負面技能,但通常上將的經驗值成長本來就低,且魏剛技能值高達三能增加7.5的戰鬥效率也算不錯,況且我們一開始就需要元帥提高部隊的指揮上限,
*技能進攻學說能夠帶來5,魏剛幾乎等於擁有1.5個進攻學說技能。
*AOD版本的好處是將領升級不會削減技能值,偏偏法國此時沒有在役的陸軍元帥。
選擇將領盡量讓少將擔任,因為他們的經驗值提升速度較快,至於技能方面:進攻學說、奇襲專家、防禦專家、後勤大師、攻堅專家,建議由左至右的順序來挑選將領,攻堅專家用處不大但是在我們對付法德邊境的齊格菲防線時還是能稍微發揮些許用處。
*有高技能值的中將也能夠讓他帶一至三個師。
將部隊的加強旅裝甲車、防空旅、工兵旅裁撤,這些加強旅在與德國交手時沒有任何作用。
等待期間先增加資金

關掉生產介面的自動控制,將所有IC使用在生活消費品上,AOD將各種外交行動費用提高,這段時間我們需要足夠資金提高與西班牙共和國的關係,盡量讓兩國關係達到150以上。確定資金足夠700左右之後就重新開啟IC使用自動控制。
眾議院選舉
法國在遊戲中會分別在1936年、1938年六月12日發生選舉事件,會有左派、右派、保持不變三個選項,除了保持不變選項扣除1不滿值/異議值,左、右派皆扣除3不滿值。
利用這事件,在1936年6月11日將國家認同由原先的【中庸世界觀】變更為【自由衛士世界觀】。由於變更國家認同會增加6不滿值,且需要等待四個月才能夠發揮效果,所以我們需要藉由選舉事件來降低不滿值,省去花費在消除不滿值的時間成本。

兩者效果比較:
自由衛士世界觀:
IC +5%
補給 +20%
盟國改變為自身政體 -5%
中庸世界觀
宣戰所需好戰性 +10%
和平時期的好戰性 每月-0.2
貨幣產量 +20%
提供貿易協定 +10%機會
法國根本不需要宣戰德國,德國就會主動求戰,其餘效果也是讓人感覺不到好處,遠不如IC+5%、補給+20%的利益,至於盟國是否改變為自身政體這根本無關緊要。
1936年選舉結果建議選擇左派,情報局長會改變為+5%IC的羅傑.薩朗格羅(Roger Salengro),由於開局主動更替會提高2不滿值,且AOD設定官員變更需要兩個月才會到職,藉由事件則僅需15天便能到任。所以不建議在開場就將薩朗格羅換上。

此時只需要等待到1936年七月西班牙內戰爆發。在這之前先退出與英國的聯盟。

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會走向兩點干涉主義,這樣雖然我們仍然無法宣戰但已經足夠與西班牙共和政府聯盟。

兩國關係夠好機率由50%以上開始。
一旦聯盟,且土地接壤西班牙共和政府會將大量軍隊派遣給我們指揮。

*在此之前千萬不要按下要求軍事控制權。
將所有被派遣給我們的西班牙共和軍隊調入我國領土,放任西班牙共和政府遭到西班牙法西斯政府吞併。
這時候這些被派遣給我方的遠征部隊就會變成我國部屬,運氣好你會把西班牙共和政府僅有的裝甲師、輕裝甲師以及大部分主力都收入麾下。

我這局拿到十九個師,其中民兵師可以裁撤,裁撤一個民兵師可以增加十後備人力算是相當大的補充。
加入聯盟進入戰爭狀態後,就可以開始研發科技,諸如工業工具、騎兵師、護航戰鬥機以及會提高戰術轟炸機組織度、士氣的學說等等。
開啟兩條戰術轟炸機生產流水線到開戰時大概有四至五個滿編空軍聯隊(16至20)就足夠了。同時在肖蒙(Chaumont)、斯特拉斯堡、米盧斯(Molhouse)三地建築十個機場。

上述三省位於黑圈框選處。
西班牙共和政府大概會在10-11月之間被西班牙法西斯政府併吞,這時候基本上法軍已經完成裝備換裝升級,可以發起進攻了。

用機動部隊包圍馬德里,步兵隨後跟上鞏固包圍圈,利用協同攻擊以及戰術轟炸機的密接支援就能輕鬆結束整場西班牙戰役,占領伊比利半島以及西屬非洲後就向英國申請加入同盟國。讓英國去佔領那些剩下來的海島即可。

因為你不是主動宣戰,好戰性相當低所以加入同盟國幾乎不可能會失敗。這樣英國也進入戰爭狀態,能夠以其完全體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
*在1939年8月30日前不要吞併西班牙法西斯政府。